新闻1+1连线刘元春:如何看中国经济“三季报”?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视频转载于10月18日CCTV13新闻1+1。
本文字数:1199字
阅读时间:3分钟
新闻1+1: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如何看待这个增速?
刘元春:在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受阻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取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速5.2%的成绩实属不易。因为一定要看到世界以及外部环境的一些变化,整个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在第三季度受到疫情和供应链等一系列冲击下,都出现了同步放缓,因此对于第三季度经济放缓应该持一种相对的平常心。但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在速度与质量之间的权衡上,我们已经做好了很好的平衡,在当期增长和未来增长间做出了一系列平衡。我们可以看到:①结构在持续改善,高新技术在持续发力,数字经济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②对于一些中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对于风险控制问题,开始在触及它,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平台经济的治理、对房地产经济的管控。我们在“稳增长”的同时,关注了“控风险”,更着重了在“调结构”上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果要综合评价9.8%的增速,应该从多维的角度来进行评估,而不是单纯从这一数字,以及这个数字在几个季度的分布来进行说明。
新闻1+1:为何整体固定投资增速在放缓,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异军突起”?
刘元春:首先,在经济增速放缓,同时市场预期相对低迷的状况下,投资出现大幅度持续反弹的概率一定很小。同时,整个世界范围内,投资低迷是一个常态;中国目前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接续期,在这个刺激政策的“真空期”、房地产的调整期,投资在几大板块都出现放缓,这很正常;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长,是因为整个“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支撑点就是科技自立自强,要在科技上进行全面布局,所以整个市场的盈利情况和投资预期都出现了高涨的状况。因此中国的投资结构在发生变化,中国的新旧动能在进行转换,这也是结构进行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新闻1+1: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22.7%,如何看待这个数据?
刘元春:去年和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都是出口。这个亮点来源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来源于中国出口的弹性和韧性。很多人预测,第三季度出口会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供给瓶颈,以及供应链的恢复比预期要艰难、要漫长,中国依然发挥了出口的强劲态势,这种态势我认为在近期还会进一步延续。
新闻1+1: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3.9%,您怎么看这个数据,是否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刘元春:这个数据离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正常情况下,消费增速在8%、9%左右,因此3.9%与常态化依然有一定距离。产生距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疫情,第二个在于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短缺,集中体现在汽车销售,8月份、9月份都是负两位数增长,这里跟车载芯片的短缺密切关联,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因此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力推消费复苏,是一个很重要的重点。
延伸阅读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所有权和用益权分离促进数据利用,遵循FRAND原则开放数据
【预告】刘元春 杨瑞龙 毛振华 郭磊 李超 李湛 于泽联合解析:回归、成本冲击和跨周期调节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互联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确权和大数据反垄断需继续推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经所副所长孙克:数据确权需思维创新,要严格区分数据集聚与垄断
聚焦“建设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挑战与路径”,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